然而業界並不買賬
想要給金融科技(Fintech)公司發全國性銀行牌照的美國貨幣監理署遇到了質疑。
美國貨幣監理署在去年12月對外宣布,將考慮對金融科技公司發放特殊的全國性銀行牌照,引起金融界軒然大波。在此後公開向社會征求意見的一個多月過程中,不少從業者和監管者相繼質疑新規會導致高利貸公司繞道規避州政府監管,新規出爐面臨輿論挑戰。
根據紐約時報報道,去年12月2日,美國貨幣監理署審計長托馬斯·科裏表示,美國考慮在聯邦層面對金融科技公司發放新型全國性銀行牌照,以幫助這些公司在全國范圍內加速擴張。美國貨幣監理署的職權范圍包括監督全國性銀行,此舉意味著移動支付公司Square、網絡借貸公司LendingClub都可以借助這張牌照吸收存款、發起電子支付並出借資金。
這份提案目前還在內部審議之中,最終將會決定貨幣監理署是否成為美國首家允許金融科技公司擁有與正規銀行相應權利的聯邦監管機構。
然而業界對這項新規並不買賬。
美國《華爾街日報》1月11日報道稱,發放牌照的新規會讓金融科技公司直接處於聯邦的監管之下,從此借貸和轉賬行為不需要州政府的批准,因此一些大州的銀行管理者跳出來質疑這一新規,指出各州對金融科技的監管比聯邦政府更嚴格,新規很容易被高利貸公司利用,以規避來自州政府監管的壓力。
“美國銀行家”網站稱,2位身居高位的民主黨參議員已經對方案提出質疑。俄亥俄州參議員森斯·謝羅德·布朗和俄勒岡州參議員傑夫·莫克利對貨幣監理署即將出爐的新規提出抗議,並簽署了聯名反對信,表示新規為帶有掠奪性的替代性金融機構(指金融科技公司)提供了聯邦政府背書,並且還為之掃清了各州為保護普通工人投資者而設置的門檻。
“把牌照給非銀行機構與貨幣監理署金融穩定、普惠金融、投資者保護的目標不吻合,還把銀行業務和商業交易混為一談,”兩位參議員在信中對貨幣監理署是否有權發放這張牌照也提出了疑問:“在發放銀行牌照方面,國會給了貨幣監理署非常少的權限,只能發給三種特殊目的的全國性銀行,而這三種銀行都不能吸收存款。”
貨幣監理署的發牌權限包括發放特殊目的國家銀行牌照,包括銀行家銀行(為社區銀行提供金融服務的銀行)、信托銀行和信用卡銀行。2位參議員認為,發放新牌照會使得非銀行機構繞過了申請全面服務銀行(full-service bank)所需要遵循的法律規范,屬於擦邊球行為。此外,他們認為只做單項業務的金融科技公司不能與銀行相提並論。
除了參議員,投資者維權組織也對此提出抗議。一個叫做“發薪日自由(paydayfreelandia)”的投資者維權聯盟發表聲明稱:“貨幣監理署的新規打開了各個州防禦的大門,一些專門從事普通人發薪日之前短期高利貸(下稱“發薪日借款”)的機構,以後就可以冒充金融科技企業來規避州方面的監管了,突破各州利率上限,侵犯消費者利益。”
舉例而言,美國紐約州認定“發薪日借款”是非法的,並且規定民間借貸年化利率不得超過16%,如果發起這種貸款的公司拿到全國性銀行牌照,就不再需要服從這項利率規定。
事實上,美國對金融科技的監管主體非常複雜,包括貨幣監理署、證交會(SEC)、消費者金融保護局、各地州政府,現有的監管架構將消費金融、資產管理、證券發行等幾個不同的領域混在一起,並沒有為金融科技專門設計一個監管架構。
各地的州政府也為當地的金融科技公司設置了一些障礙,主要是各個州相關法律制度不盡相同,跨州經營的金融科技公司不得不削足適履,在避免政策風險上耗費了不少精力。但是對金融科技公司發放全國性銀行牌照,讓新金融與傳統金融站在同一起跑線,還是引起了不少中小銀行的恐慌。此外,這項政策會不會讓高利貸機構搭便車也讓新政的出台蒙上了一層陰影。
其實中國的互聯網金融機構也有設立銀行的,其中最為知名的就是螞蟻金服發起設立的網商銀行。對於互聯網金融是否能設立銀行,目前還沒有法律文件進行探討,也鮮有具備成立銀行實力的互聯網金融公司。相較於美國正在探討的牌照式管理,中國的互聯網金融,特別是網絡借貸領域采取的監管方式是備案管理。兩種監管方式孰優孰劣還很難判定,畢竟美國的牌照發放新規還在醞釀中,而中國的互聯網金融專項整治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
滬港通深港通相繼開通,北水南下的資金流入備受市場關注。「港股通」專頁因應市場需要增強功能。「港股通十大成交股份資金流」表中列出淨買入(賣出)金額,並新增圖表顯示走勢,另有過去一週歷史數據供參考,讓投資者快速掌握資金流向。
文章轉自:http://tech.qq.com/a/20170117/007783.htm